矿业权为《物权法》明定之民事权利。由于矿产资源涉及国家战略发展和国计民生,国家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开采实行严格的许可证制度。勘查及开采矿产资源,均必须依法申请登记,领取许可证。对于矿业权的转让,相关法律亦规定了较为严格的限制条件。矿业权的转让除了需具备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以外,还需要取得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并履行法定程序方为有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实施细则,除具备法定条件并经依法批准外,探矿权、采矿权不得转让。此外,禁止将探矿权、采矿权倒卖牟利,亦不得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矿产资源或者买卖、出租采矿权。
在实践中,除了对矿业权进行出售、作价出资等典型的转让行为之外,还存在着大量的矿业权人以其合法取得的矿业权作为标的,与他人签署合同进行各种“合作”的行为。如常见的冠以“合作勘探合同”、“合作开采合同”、“矿区承包合同”、“劳务服务合同”乃至“股权转让合同”等名称的各类合同。在本文中,将典型的矿业权转让合同之外的其他合同统称为“合作合同”。
基于相关法律对于矿业权转让的严格规制,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判断某一行为是否构成“矿业权转让”,并进而认定“合作合同”的性质和效力往往成为众多矿业权纠纷案件的争议焦点,也直接涉及到人民法院对于合同效力的认定,关乎当事人的根本利益。
在现阶段,涉及矿业权的转让的相关法律文件除了《矿产资源法》及其实施细则之外,主要有《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242号,下称“《管理办法》”)及《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国土资发[2000]309号,下称“《暂行规定》”)。
《暂行规定》列举了出售、作价出资、合作、重组改制等转让形式。并明文规定“各种形式的矿业权转让,转让双方必须向登记管理机关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后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关于上述“合作”方式,《暂行规定》第四十四条又区分为“设立法人合作方式”和“不设法人合作方式”,并规定采取“设立法人合作方式”应办理矿业权转让审批和变更登记手续,“不设法人合作方式”应将合同向登记管理机关备案。即区分为“批准制”和“备案制”。
笔者认为,由于“不设法人合作方式”并不必然导致矿业权人的变更,不应笼统地将其纳入“矿业权的转让”行为,或者说,不设法人合作方式仅属于“广义矿业权转让”。但由于该行为被《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所规制,在司法实践中极易引发矿业权转让司法判断标准的模糊和混淆,从而导致裁判规则和判决结果的不统一。由于《暂行规定》的级别效力属于部门规范性文件,违反《暂行规定》未办理批准或备案手续并不必然导致“合作合同”的无效。
国务院《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的效力级别属于行政法规,直接影响合同效力。《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规定因与他人合资、合作经营等需要变更采矿权主体的,经依法批准,可以将采矿权转让他人采矿。并规定“批准转让的,转让合同自批准之日起生效。”但是,《管理办法》并未就“与他人合资、合作经营”的概念作出明确解释和说明,也进一步导致了司法认定标准的模糊。
此外,在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援引《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认定“合作合同”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从而判定合作合同无效之情形亦绝非个案。
为厘清“矿业权转让”与“矿业权合作”的司法认定界限,了解人民法院的裁判规则,本文对相关判例进行了梳理分析。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正确区分“矿业权转让”与“矿业权合作”应着重关注以下事实:
一、矿业权主体是否发生变化
【援引案例】:四川省宝兴县大坪大理石矿与李竞采矿权承包合同纠纷案
【合同内容】:矿业权人与合作方签署“合作合同”,由采矿权人提供合法开采手续,提供施工现场和基础设施,合作方向矿业权人支付固定数额的费用,享有生产经营自主权,自行组织生产、营销的人员,承担工资费用,照章纳税。
【一审结果】:一审法院认为,《协议书》系以承包方式转让采矿权的合同,应为无效。
【二审结果】:此类合同应当认定为“采矿权承包合同”,采矿权的主体不发生变化,合作合同被认定为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内部约定,不以转让采矿权为合同目的,不属于矿业权转让合同,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应为有效。
二审法院撤销一审判决,依法改判合同有效。
【裁判要点】: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认为,采矿权转让是将采矿权全部权益进行转让,并且要变更采矿权的主体。而《协议书》约定,宝兴大坪矿具备有效的采矿许可证及相关法律规定的证照,负责在法律规定和允许的情况下提供一切合法采矿手续,提供采矿现场和电力设施、公路、炸药库房等基础设施。在实际履行过程中,对外关系上亦均是以宝兴大坪矿的名义进行。李竞向宝兴大坪矿支付固定数额的费用,自行组织生产、营销人员,承担工资费用,照章纳税;享有生产经营自主权,均符合承包合同的特点。《协议书》只是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内部约定,不以转让采矿权为合同目的,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应为有效。
二、矿区经营管理权是否发生变化
【援引案例】:朗益春与彭光辉、南华县星辉矿业有限公司采矿权合作合同纠纷案
【合同内容】:矿业权人与合作方签订合作协议,约定双方合作开发矿产资源,项目日常开发由合作方成立专门机构实施,矿业权人对矿山经营进行财务监督、项目实施等管理行为,合作方向矿业权人支付费用,并实施开采行为。
【一审判决】:一审法院认为,合同约定由合作方出资并成立专门机构实施采矿行为,构成采矿权的变相转让,协议应为无效。
【二审判决】:合同约定矿业权人对矿山经营的财务监督、项目实施等依然进行管理,采矿权主体资格并未因双方签订合作协议而改变,不构成变相转让采矿权,合作合同合法有效。
二审法院的上述观点被最高人民法院确认。
【裁判要点】:矿业权合作合同履行中,矿业权人未放弃矿山经营管理,继续履行其法定义务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矿业权主体并未发生变更的,不构成矿业权变相转让,合作合同不受自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批准之日起生效的法律限制。当事人以未办理审批手续为由请求确认合作合同无效或者未生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三、矿业权的转让行为是否现实发生
【援引案例】:中煤地质工程总公司诉贵州贵聚能源有限公司探矿权合作经营合同纠纷再审案
【合同内容】:矿业权人与合作方就已取得探矿权证范围内的矿产资源进行合作勘探。双方成立合资公司,矿业权人以探矿权出资,合作以现金出资。合作方负责承担勘探、开发、生产和运营整个过程中的所有费用及合资公司的全部注册资金及将来可能发生的追加投资和所有费用。矿业权人确保在法律政策许可时无条件将“探矿权”或“采矿权”过户至合资公司名下,在变更矿业权之前,矿区委托合作公司经营。
【一审判决】:一审法院认为,双方约定未来将矿业权过户至合资公司名下。根据国土资源部《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之规定,出资作价实质是转让,而双方所签订的《合作合同》并未报经地质矿产部门批准,因此该合同成立但并未生效。
【二审判决】:二审法院认为,双方签订合作合同的目的在于共同合作开发矿产资源项目,矿业权人提供探矿权,合作方提供注册合资公司及勘探所需全部资金,勘探所产生的全部权益归属于合资公司,双方根据在合资公司的持股比例享有相应权益。合同虽然约定中煤公司以探矿权出资,但并未立即将该探矿权过户到合资公司名下,该公司只是承诺在该矿权符合转让条件时,再将矿权过户给合资公司,在转让条件具备之前,全权委托合资公司对该矿权进行经营管理,所产生权益归属于合资公司。合同中并无办理探矿权过户到合资公司的相关约定,不应将该合同解读为包含探矿权转让内容,故无需经过行政审批,行政机关也无从审批。此外,本案矿业权人在获得探矿权后,并不是转手倒卖牟利,将该探矿权转让他人,而是仍然作为该探矿权主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利用该公司的经营管理能力、技术条件为该探矿项目的勘探提供保障。这种合作模式,解决了具备勘探资质的企业有技术无资金,无资质企业有资金无技术的限制,更加有利于国家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因此,对此合作模式不应作否定性评价,而应将之作为不需要特别审批的一般性商业合同对待,只要具备合同法规定的一般性生效要件,该合同即为有效。
对于一审判决认定诉争合同系探矿权转让合同,该合同未经批准合同未生效属于对合同性质认定错误,二审法院予以纠正。
【最高院意见】:本案双方当事人签订《合作合同》的目的在于共同合作开发矿产资源项目,勘探所产生的全部权益归属于合资公司,双方根据在合资公司的持股比例享有相应权益。双方并未直接将探矿权作为出资投入合资公司,该合同不是必须经过审批才能生效的合同。故二审判决认定本案诉争合同系探矿权合作经营合同,该合同成立且已经生效并无不当。
【裁判要点】:矿业权转让行为在诉讼阶段尚未发生,合同生效不以行政审批为生效条件,该《合作合同》的性质为“探矿权合作经营合同”,不属于矿业权转让合同性质,不需要办理行政审批或备案手续。
在处理矿业权纠纷案件中,正确认定合同性质和效力直接影响到裁判结果,是依法妥善处理合同纠纷的关键。由于在实践中矿业权合作合同形式繁多,所涉及的内容也千差万别。而判断某一合同是否构成“矿业权转让”首先应关注矿业权主体是否变更、矿区的经营管理权是否变动以及转让行为是否现实发生三个方面。
此外,笔者认为,即便是“典型的”矿业权转让行为,需要依法变更采矿权主体的,在获得行政机关的批准之前,也不应直接援引《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认定采矿权转让合同无效,而应当根据合同法及其司法解释的规定认定合同为尚未完全生效的合同。
由于矿业权合作合同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针对矿业权转让中涉及的“股权转让”、“劳务服务”、“企业承包”等其他问题,我们将随后进行进一步梳理分析。
北京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5号财富金融中心35-36层
电话:+86 10 8587 9199
上海
上海市长宁区遵义路150号虹桥南丰城C栋2006室
电话:+86 21 6289 8808
深圳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金田路荣超经贸中心4801
电话:+86 0755-82730104
天津
天津市河西区郁江道14号观塘大厦1号楼17层
电话:022-87560066
南京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庄排路159号2号楼601室
电话:+025-83708988
郑州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金融岛华仕中心B座2楼
电话:+86 371 8895 8789
呼和浩特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绿地腾飞大厦B座15层
电话:0471-3910106
昆明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恒隆广场11楼1106室
电话:+0871-63306330
西安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锦业路11号绿地中心B座39层
电话:+029-68273708
杭州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学院路77号黄龙国际中心B座11层
电话:+86 571 8673 8786
重庆
地址:重庆市江北区庆云路江2号国金中心T6写字楼8层8-8
电话:+86 23 67528936
海口
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玉沙路5号国贸中心11楼
电话:0898-68508795
东京
日本国东京都港区虎之门一丁目1番18号HULIC TORANOMON BLDG.
电话:+81 3 3591 3796
加拿大
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省夏洛特顿市皇后街160号
电话:001-902-918-0888
Copyright 2001- 2020 Anli Partners.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23788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603号
法律咨询电话:400-800-5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