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理观法
安理观法丨竞争规制和竞争合规管理(一)
作者:kaiyun·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2022-10-17

640.png


*本文为《竞争规制和竞争合规管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请见后续文章。


市场经济自由竞争发展过程中,会发生不正当竞争、排除、限制竞争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是对不正当竞争和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制。我国竞争政策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步确立,保护竞争、维护公平竞争是竞争政策目标。市场主体竞争合规的主要内容包括垄断协议合规、经营者集中合规、市场支配地位合规、行政垄断经营者合规、反不正当竞争合规。企业竞争合规管理体系包括竞争合规组织领导、竞争合规管理制度、竞争合规运行等等。


亚当斯密《国富论》主张自由竞争,认为通过自由竞争,各种生产要素充分参与,各种资源得以有效利用,通过“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对市场资源实现平衡,是市场经济理想状态。与自由竞争相适应,制度上强调契约自由,意思自治得到彻底的贯彻,竞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但由于市场的不完美性,在竞争中也产生企业并购过度集中、价格垄断、商业诋毁、虚假宣传等诸多不公平竞争,通过市场调节已经没有可能,或者说周期太长,社会成本太高。过度竞争的结果是走向排斥竞争、限制竞争,反过来制约竞争,破坏竞争。马克思《资本论》指出,资本的本性是逐利的,自由竞争的结果是必然走向垄断。各种反竞争行为构成了自由竞争的严重威胁,动摇了自由竞争存在的市场基础。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谢尔曼法》 即《保护贸易与商业不受非法限制与垄断侵害法》,宣布一切以托拉斯及其他形式组成的企业合并或营业行为违法,以消除和禁止因自由竞争引发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限制竞争行为,以及垄断行为等反竞争行为。《谢尔曼法》 宣告了规制垄断,维护公平竞争的竞争规制开端。



一、我国竞争政策和竞争规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公平是法治的根本要义,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根本原则。国家竞争政策的目标是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之间的自由竞争,维护公平竞争。改革开放之初,1980年我国制定了“竞争十条”[1]。我国法律政策上首次承认了“竞争”的合法地位,明确规定“允许和提倡各种经济成分之间、各个企业之间,发挥所长,开展竞争”和“保护竞争的开展”。竞争机制是市场配置资源发挥基础性作用的重要机制。发挥竞争机制,保护公平竞争,政府必须加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方面的立法,加强对市场竞争活动的规制,查处限制竞争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2]。1993年我国制定《反不正当竞争法》。该法第一条明确规定,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2007年制定《反垄断法》。第一条强调立法目的就是“为了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保护市场公平竞争”。因此,保护竞争、维护公平竞争,一直是我国竞争政策价值取向,是竞争规制的价值目标。


2015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逐步确立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2016年6月14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意见》。2018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申“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2019年10月31日十九届四中全会“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2020年5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完善竞争政策框架,建立健全竞争政策实施机制,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


2019年《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经梳理规定了七类不正当竞争行为,分别是混淆行为、贿赂行为、虚假宣传、侵犯商业秘密、违规有奖销售、商业诋毁、网络不正当竞争。特别是新增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直指近年来出现的互联网领域不正当竞争现象。


2021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下设副部级国家反垄断局。反垄断立法、执法与司法齐头并进,全面推动企业竞争合规从被动向主动转变。2022年6月24日通过《反垄断法修正案》。2022年8月1日正式施行。新修订反垄断法大大提高了违法成本,对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经营者集中规制、行政垄断进行了完善,尤其是适应数字经济发展变化的要求,明确提出数字经济反垄断规制。



二、竞争规制的法益和具体对象



竞争规制具有两大法益
01
保护自由竞争

即通过规制垄断协议、垄断组织、限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保障市场竞争参与者能自由进入市场, 成为市场竞争的真正的参与者, 有平等参与竞争的机会,不因不合理的事因排除参与竞争。

02
维护公平竞争

即惩戒或取缔不守诚信、侵犯其他竞争者合法权益、违规竞争行为, 使市场主体能在公正的市场规则下参与市场竞争, 不因一方的不诚信违规行为置另一方于不利。

两法是相互关联的 , 确保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 , 只不过采用的方式不同 , 前者通过防止竞争排除、竞争限制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维护竞争的自由 , 后者迫使所有市场参与者依照相同的规则较量, 保证竞争的公平性。


(一)

具体对象


竞争规制

规制来源于英文regulation,字面意有调节的含义。竞争规制是指国家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通过许可、备案、登记、处罚、激励等行政手段,对市场主体的市场准入、人才竞争、技术竞争、产品质量竞争、市场竞争、网络竞争等予以调节、监督和制约。



市场准入

市场准入是指货物、劳务、资本进入市场的资格。市场准入制度是指取得市场主体资格的实体条件和程序条件。从自由竞争和公平竞争的角度,市场准入应当尽可能地放开。不恰当地限制市场准入,容易导致限制竞争、垄断。十九大以来,我国全面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市场准入管理由正面清单向负面清单转型,目的是打破各种形式的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



人才垄断

人才竞争是企业竞争的关键之一。人才垄断将是一个新问题。既要维护企业稳定的人才队伍,又要维护企业争夺认定、保持人才流动的正当需求。人才竞争具有正当性。2018年前拼多多和腾讯签署了一份互不挖猎协议,拼多多要挖腾讯的人,只有腾讯同意才可以。这是一份阻碍人才流动、限制人才竞争的协议,典型的互不挖角协议。互不挖角协议是指协议一方或双方以书面或口头形式承诺 , 在协议期限内 , 不论是员工在职或离职后的一段时间内 , 不招揽或雇佣协议方员工。根据美国的司法实践,这样的协议违反反垄断法。国内学者已经指出,劳动合同中竞业限制条款、以及行业内“互不挖墙脚”协议,各国反垄断执法机构对企业之间签订互不挖角协议处以罚款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 罚款或和解赔偿金数额也从数百万到上亿不等[3]。 



技术竞争

技术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之间技术竞争是最头等大事。技术竞争主要涉及技术秘密、专利技术。相关的商业秘密保护、和专利法保护提供了企业需要的法律保护。除此,《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也对技术竞争进行了必要规制,既保护知识产权的合法垄断,同时企业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时也受到反垄断法规制。



市场竞争

市场竞争是企业竞争的最终目的。市场竞争的目的是提高市场占有率,企业商品和服务占有更高的市场份额。竞争法禁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经营者过度集中、行政垄断等阻碍竞争、限制竞争的反竞争行为。



网络竞争

网络竞争是数字经济时代的特有竞争。数字经济时代,竞争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市场,互联网已经成为竞争领域。网络市场不同于传统市场,极易形成技术反竞争和平台垄断。垄断行为主要表现为垄断杠杆 (Monopoly Leveraging)、拒绝交易 (Refusals to Deal)、搭售(Tying)和排他性交易(Exclusive Dealing)等传统垄断行为以及数据滥用(Misuse of Data)、自我优待(Self-Preferencing)、扼杀式收购(Killer Acquisition)等新型垄断行为。因市场壁垒的强化,数字市场中垄断行为的竞争损害更为广泛、持续和不可逆,实施救济措施的难度更大[4]。但由于数字市场相关市场界定、市场支配地位认定缺乏科学认定标准和依据[5],网络市场主体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经营者集中通常难以认定。与垄断行为认定相比,不正当竞争行为认定相对简单,无须认定经营者的市场支配地位。我国通过2017年修订 《反不正当竞争法》增加网络不正当竞争条款,对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规制。新修订的《反垄断法》也已经规制数字经济领域的垄断行为。禁止利用数据和算法、技术以及平台规则等实施垄断行为。



(二)

竞争规制与产业法


竞争规制的法益需与产业法保护保持协调。产业法正是指国家为了引导和规范某种产业的发展,推动该产业结构优化、技术创新和竞争力提升,所实施的一系列干预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法律规范。我国目前是转型期社会,处于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政府经济职能转变尚未完成,政府通过产业法上的各类激励或管制措施强行干预市场不可避免。产业法体现的是政府主导式的直接干预,直接渗透和反映国家的产业意志、产业理性。竞争规制则是倾向于以消极、中立的态度干预市场,通过恢复市场竞争机制、排除阻碍竞争、限制竞争,间接地实现对市场失灵问题的干预。两者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潜在冲突和矛盾[6]。在竞争政策、竞争法处于基础性地位的背景下,新修订《反垄断法》明确加强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并将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写入反垄断法,全面规范政府行为对市场竞争的影响。当然,有关农业、农村在农产品经营活动中的产业联合或协同行为,不在《反垄断》适用范围。


(三)

竞争规制与知识产权法


竞争规制需要厘清与知识产权法的关系。两者的关系既交叉又并行。交叉在于知识产权具有合法垄断的属性。但是,知识产权滥用时也存在排除、限制竞争的可能,需要竞争规制。并行在于,知识产权法益在于知识产权权的归属,从知识产权权属的角度保护知识产权,对侵权行为进行制裁。而竞争规制是从公平竞争、自由竞争的角度,在知识产权使用过程中实现保护和规制。《反不正当竞争法》也对相关知识产权从禁止混淆、不得侵犯商业秘密进行保护。而《反垄断法》则明确规定依法行使知识产权不适用。两者是平行的。但是知识产权的行使有可能背离知识产权制度的初衷,排除、限制竞争,阻碍创新。所以,《反垄断法》同时规定,经营者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时,适用本法。具体如何界定知识产权滥用,2005年4月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禁止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定》(2020年10月23日修订)指出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违反《反垄断法》的规定行使知识产权,实施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垄断行为(价格垄断行为除外)。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知识产权领域的反垄断指南(2019年1月4日),也指出经营者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不是一种独立的垄断行为。经营者在行使知识产权或者从事相关行为时,达成或者实施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或者实施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可能构成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知识产权滥用的竞争规制着眼于垄断协议、市场支配地位和经营者集中等竞争规制对象。


注释文献

[1] 1980年国务院颁行《国务院关于开展和保护社会主义竞争的暂行规定》(简称“竞争十条”)。


[2] 陆介雄,《论市场管理法》,载《法学家》1999年第3期,第4页。


[3] 凌尧帆、胡晓琪、喻玲:《互不挖角协议的垄断风险与管理:以企业反垄断合规为视角》,载《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21年第12期,第91页。


[4] 江山:《美国数字市场反垄断监管的方法与观念反思》,载《国际经济评论》2021年第6期,第34、38页。


[5] 张钦昱:《数字经济反垄断规制的嬗变———“守门人”制度的突破》,载《社会科学》2021年第10期,第108页。


[6] 刘大洪、刘谋鑫:《<反垄断法>修订背景下产业法与竞争法适用关系的制度重构》,载《江汉论坛》2021年第10期,第129页。


(上下滑动查看注释文献与参考文献)


联系我们

北京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5号财富金融中心35-36层  

电话:+86 10 8587 9199 

上海 

上海市长宁区遵义路150号虹桥南丰城C栋2006室

电话:+86 21 6289 8808 


深圳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金田路荣超经贸中心4801  

电话:+86 0755-82730104

天津 

天津市河西区郁江道14号观塘大厦1号楼17层

电话:022-87560066

南京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庄排路159号2号楼601室

电话:+025-83708988


郑州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金融岛华仕中心B座2楼

电话:+86 371 8895 8789 


呼和浩特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绿地腾飞大厦B座15层

电话:0471-3910106


昆明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恒隆广场11楼1106室

电话:+0871-63306330


西安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锦业路11号绿地中心B座39层

电话:+029-68273708 


杭州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学院路77号黄龙国际中心B座11层 

电话:+86 571 8673 8786


重庆

地址:重庆市江北区庆云路江2号国金中心T6写字楼8层8-8 

电话:+86 23 67528936


海口 

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玉沙路5号国贸中心11楼

电话:0898-68508795


东京

日本国东京都港区虎之门一丁目1番18号HULIC TORANOMON BLDG.

电话:+81 3 3591 3796


加拿大

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省夏洛特顿市皇后街160号

电话:001-902-918-0888

  • 首页
  • 电话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