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为上市公司刑事风险现状及合规应对系列。本篇为第一篇,将介绍以数据述说上市公司刑事风险现状的相关内容。欢迎朋友们持续关注。
安理公众号已推出【安理专栏】,围绕破产重整、知识产权、财税、数据保护、资本市场、婚姻家事、银行与金融、刑事合规、私募基金等领域中企业及各主体要重点关注的热点、痛点、难点问题,安理律师会结合自身在相关领域扎实的专业积累和丰富的实务经验,带来兼具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思考研究与指导建议,以期为大家提供及时、清晰与现实可用的方法指引和专业支撑。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前 言:
上市公司在我国过去2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并担当着重要使命,2000年以前,以IPO审批制为主的A股市场,主要为大型的国有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在资本市场经济发展初期帮助很多大型国央企解决了资金问题。2000年以后,资本市场转变为核准制与询价制的IPO ,无论是券商占主导地位的“通道制”、还是“保荐人制度”,都活跃了资本市场的IPO进程,自2014年之后,IPO速度伴随市场上涨一路飙升,在推动股权融资稳增长的政策导向下,截至2017年IPO的过会率高达79.3%[1]。然而,如此之“疯”的发行数量自2018年以来遭到不断锐减,IPO审核不断收紧,对已上市公司的监管也日渐趋严,2023年2月1日,经过4年试点的股票发行注册制在全市场推开。随之而来的是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穿透式监管,严查违规减持、财务造假、信披违规等涉众性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
对上市公司刑事行政处罚和刑事犯罪的数据统计每年都在统计更新,以2020年至2023年为统计区间,行政处罚的案件及人数均呈不断上涨之势,近四年同期数据为:受到行政处罚上市公司数量增长率为38%,受到行政处罚的上市公司个人数量增长率为10%。而这其中受到行政处罚的当事人,上市公司的董监高合计占比62.12%[2],成为了高危的风险人群。尤其值得注意的,在近年执法数据中,以行政处罚为开端、刑事判决为终局的案件屡见不鲜,上市公司的合规性风险已经不单单限于行政处罚,而已经升级进入到刑事程序,刑事风险红线的一旦触及,将会对上市公司产生致命性影响,轻则股票发行终止、无法获得新的融资,重则“ST加身”甚至强制退市,而无论何种结果,都不只是对上市公司本身或涉案关联人员的毁灭性打击,也同样包括对公开交易市场中股票持有者的重创。
目 录
一、以数据述说上市公司刑事风险现状
(一)行政处罚及刑事案件数据
(二)上市公司市场禁入人数及刑事判决人数变化(2020年-2023年)
(三)行政违法行为分类数据及刑事案件罪名分类数据(2020年-2023年)
(四)被行政处罚人员主体分类数据及被刑事判决人员主体分类数据(2020年-2023年)
(五)行政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犯罪线索数据变化(2020年-2022年)
二、涉上市公司刑事案件典型案例剖析与刑事风险点提取
(一)涉上市公司刑事罪名分类梳理
(二)涉上市公司高发刑事风险相关案例剖析
(三)核心风险点关注与提取
三、上市公司刑事合规指引、对策与建议
(一)组织体系搭建合规路径
(二)制度体系建设合规路径
(三)运行流程的合规路径
(四)保障机制的合规路径
以数据述说上市公司刑事风险现状
(一)行政处罚及刑事案件数据[3]
1. 上市公司行政处罚案件数量变化(2020年-2023年)
2. 涉及上市公司的刑事案件数量变化(2020年-2023年)
从案件数量来看,无论是行政案件还是刑事案件,自2020年至2023年都保持着逐年平缓增长的态势,案件的数量增长体现了监管和司法层面对证券违法犯罪行为的“零容忍”态度,而对于涉上市公司刑事案件来看,2023年的案件量增长较为迅速,这一方面是由于证券行业从严监管,对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的一级发行和二级交易行为从严审核并“露头就打”,另一方面由于对民营企业源头防范和治理腐败体制机制的建立,对企业内部腐败现象的整治和“关键少数”群体违规违法行为的惩处升级。
(二)上市公司市场禁入人数及刑事判决人数变化(2020年-2023年)
1. 上市公司关联人员市场禁入人数变化(2020年-2023年)
2. 上市公司关联人员涉刑事案件人数变化(2020年-2023年)
从上市公司关联人员被禁入市场的行政处罚以及涉刑事案件数量的横向比较来看,行政处罚的市场禁入人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刑事案件所涉及的关联人员案件却呈上涨趋势,这其中显现出刑事案件所涉及的违法犯罪行为可能并不局限于证券相关,而包括公司内部治理及运营等产生的相关违法犯罪类型。在此类犯罪行为中,上市公司有可能因来源于内部的刑事侵害而遭受负面影响甚至财物损失,从实践中上市公司公告内容披露情况来看,此类行为常见于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等,主体类型主要有董事、大股东、法定代表人、公司财务等常见群体。
(三)行政违法行为分类数据及刑事案件罪名分类数据(2020年-2023年)
1. 行政违法类型数据概览(2020年-2023年)
2. 刑事案件罪名分类数据概览(2020年-2023年)
从2020年到2023年的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犯罪行为的类型来看,上市公司的违法犯罪类型主要集中于:职务侵占、挪用资金、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公司内部治理类,行贿、单位行贿、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对外部贿赂类,以及,违规信披、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证券违法犯罪类。在上述不同的行为种类中,实践中仍然凸显“关键少数”主导犯罪行为,但一般员工犯罪亦有所增加的态势,这无疑亦体现了上市公司内部合规治理的失效和合规管理体系的失灵。
(四)被行政处罚人员主体分类数据及被刑事判决人员主体分类数据(2020年-2023年)
1. 上市公司及关联主体被行政处罚数据(2020年-2023年)
2. 上市公司及关联主体被刑事追责数据(2020年-2023年)
董事长、实际控制人、董事、高管,这类被称之为“关键少数”的人员,既是上市公司经营治理中的骨干力量,同时也是违法犯罪行为的主导人群,由于职务的便利性、权力的集中性,导致“关键少数”在上市公司内部有着天然的犯罪土壤和便利条件,这也滋生了大量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等刑事问题,以及资金违规占用、关联交易等违法行为,在“关键少数”的人员产生刑事问题时,通常呈现出“隐蔽性强、涉案资金数额巨大、危害性极强”等特征,在大多数刑事案件中即便能够将之“绳之以法”,可能也无法抹除其犯罪行为给上市公司主体所带来的严重恶劣影响,这才是应当予以关注并预防“关键少数”犯罪的内核和真谛。
(五)行政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犯罪线索数据变化(2020年-2022年)
自2020年以来涉及上市公司的行政处罚案件移送司法程序的绝对比例升高,暴露出上市公司在内部治理、信息披露、财务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源于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内部控制的失效、高管人员的道德风险等多种因素,同时也无疑表明,监管层面对上市公司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逐年升级,上市公司在经营管理和合规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所面临的行政及刑事风险也不断增加。
●参考文献:
[1]《中国式A股IPO全解析:从发展历程到改革展望》,网页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06JHP7vl_5pYf3P26AVoZA,最后访问时间2024年2月2日。
[2]《2023年四季度中国A股上市公司刑事行政法律风险观察报告》,网页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4L2NzTpFPi4qb0BNwff2dQ,最后访问时间2024年2月2日。
[3] 以下数据统计为不完全统计,受制于行政处罚的不完全公开性、刑事判决的部分保密性,下述图表中的数据与实践执法数据可能略有偏差。
北京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5号财富金融中心35-36层
电话:+86 10 8587 9199
上海
上海市长宁区遵义路150号虹桥南丰城C栋2006室
电话:+86 21 6289 8808
深圳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金田路荣超经贸中心4801
电话:+86 0755-82730104
天津
天津市河西区郁江道14号观塘大厦1号楼17层
电话:022-87560066
南京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庄排路159号2号楼601室
电话:+025-83708988
郑州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金融岛华仕中心B座2楼
电话:+86 371 8895 8789
呼和浩特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绿地腾飞大厦B座15层
电话:0471-3910106
昆明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恒隆广场11楼1106室
电话:+0871-63306330
西安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锦业路11号绿地中心B座39层
电话:+029-68273708
杭州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学院路77号黄龙国际中心B座11层
电话:+86 571 8673 8786
重庆
地址:重庆市江北区庆云路江2号国金中心T6写字楼8层8-8
电话:+86 23 67528936
海口
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玉沙路5号国贸中心11楼
电话:0898-68508795
东京
日本国东京都港区虎之门一丁目1番18号HULIC TORANOMON BLDG.
电话:+81 3 3591 3796
加拿大
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省夏洛特顿市皇后街160号
电话:001-902-918-0888
Copyright 2001- 2020 Anli Partners.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23788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603号
法律咨询电话:400-800-5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