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批准了《国务院关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相关新规将直接影响广大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相关权益与劳动用工管理。对此,我们针对本次新规要点,简要解读如下,供相关方参考。
一、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背景
关于法定退休年龄,现行主要依据是1978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其中规定的法定退休年龄为:男职工60周岁、管理技术岗女职工55周岁、非管理技术岗女职工50周岁。
但随着近年来我国人口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了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下降、老龄化与少子化叠加、人均预期寿命增长等新情况。对此,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直至本次《决定》与《办法》正式出台。
二、新规主要内容及影响
1. 法定退休年龄
《决定》:
一、同步启动延迟男、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用十五年时间,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六十周岁延迟至六十三周岁,将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五十周岁、五十五周岁分别延迟至五十五周岁、五十八周岁。
《办法》:
第一条 从2025年1月1日起,男职工和原法定退休年龄为五十五周岁的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每四个月延迟一个月,分别逐步延迟至六十三周岁和五十八周岁;原法定退休年龄为五十周岁的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每二个月延迟一个月,逐步延迟至五十五周岁。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安理评析:首先,鉴于《新规》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在2024年12月31日及之前,仍然适用现行法定退休年龄,即男职工60周岁、管理技术岗女职工55周岁、非管理技术岗女职工50周岁。
其次,《决定》和《办法》规定的延迟后的法定退休年龄,目标是男职工延长3年至63周岁,管理技术岗女职工延长3年至58周岁,非管理技术岗女职工延长5年至55周岁(以下简称“延迟法定退休目标年龄”)。需要注意的是,前述规定并不意味着自2025年1月1日起,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需要立即执行前述延迟法定退休目标年龄,而是设置了15年的过渡期,逐步实现前述目标。
相应的,自2025年1月1日起至正式执行延迟法定退休目标年龄日期止为过渡期,针对劳动者执行动态的渐进式法定退休年龄标准,即男职工和管理技术岗女职工按照每4个月延迟1个月的标准执行;非管理技术岗女职工按照每2个月延迟1个月的标准执行。具体而言,对于男职工和管理技术岗女职工,自2039年9月起开始正式执行延迟法定退休目标年龄;对于非管理技术岗女职工,自2039年11月起执行延迟法定退休目标年龄。
前述规定给用人单位带来的首要挑战是在过渡期内,没有相对统一和确定的法定退休年龄。因此,用人单位需要注意每4个月或2个月将相应更新适用的渐进式法定退休年龄,并将其与受其影响的员工群体及时对应。与此相关,用人单位在作出相关劳动用工管理行为时,应特别注意具体决定或行为作出时适用届时有效的渐进式法定退休年龄标准。例如:
·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签订。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第(二)项的规定,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原则上应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 劳动解除保护。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第(五)项的规定,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不得以员工不胜任工作、医疗期满不能从事工作、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以及经济性裁员等为由单方解除员工的劳动合同。
· 劳动合同终止。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终止。
2. 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
《办法》:
第二条 从2030年1月1日起,将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由十五年逐步提高至二十年,每年提高六个月。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不满最低缴费年限的,可以按照规定通过延长缴费或者一次性缴费的办法达到最低缴费年限,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安理评析:根据这一规定,2029年12月31日前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仍然执行现行的15年标准。根据过渡期渐进式安排,直到2039年1月起,才普遍执行新的标准,即20年。因此,2030年1月1日至2038年12月同样为过渡期。
同时,对于未能符合前述缴费时间条件的,《规定》延续了现行做法,允许通过延长缴费或者一次性缴费的办法达到最低缴费年限。
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前述规定的主要挑战是在过渡期内,需要注意每6个月将相应更新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并将其与受其影响的员工群体及时对应。
3. 弹性退休
《办法》:
第三条 职工达到最低缴费年限,可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提前时间最长不超过三年,且退休年龄不得低于女职工五十周岁、五十五周岁及男职工六十周岁的原法定退休年龄。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所在单位与职工协商一致的,可以弹性延迟退休,延迟时间最长不超过三年。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实施中不得违背职工意愿,违法强制或者变相强制职工选择退休年龄。
安理评析:可以看出,在过渡期内,用人单位需要准确把握特定员工所适用的最低缴费年限为15年、渐进式标准(如15.5年、16年等)还是20年以及对应的渐进式法定退休年龄。
同时,在实行弹性退休制度的安排下,实际上将出现三个“高中低”退休年龄标准,即:
·“中线”:员工个人对应的具体法定退休年龄;
·“低线”:在员工自愿选择提前退休时,现行法定退休年龄(即男职工60周岁、管理技术岗女职工55周岁、非管理技术岗女职工50周岁)将作为“法定最低退休年龄”;
·“高线”:在用人单位与员工协商一致决定延迟退休时,员工个人对应的具体法定退休年龄加3年将作为“法定最高退休年龄”。
简单来说,在正式执行延迟法定退休目标年龄后,“法定最高退休年龄”为男职工66周岁、管理技术岗女职工61周岁、非管理技术岗女职工58周岁。在此之前的过渡期,则需要根据每个员工个人适用的渐进式法定退休年龄作为基础计算确定。
该规定明确“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为特殊工种等提前退休政策等情形留出空间。
需要注意的是,选择提前退休与否属于员工权利;但对于延迟退休的,则需要用人单位与员工协商一致。同时,明确不得违背员工意愿,设定有别于法定退休年龄的标准。因此,实践中,出现员工需要提前退休或延迟退休的,用人单位应注意以书面形式与员工明确约定相关权利义务,以避免不必要的争议。
4. 劳动保护
《办法》
第六条第一款 用人单位招用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应当保障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工伤保障等基本权益。
安理评析:用人单位招用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是否应当适用劳动法律法规规定的劳动保护在实践中存在一定争议。有观点认为,该等劳动者应按照民事法律制度下的劳务关系处理,即相关权利义务以当事人约定为主,不宜直接适用劳动法律法规规定的劳动保护。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规定与司法实践表明,对该等劳动者适用劳动法律法规规定的劳动保护标准逐渐成为新的趋势。该项规定体现了这一变化,也符合本次新规的核心目标之一,即采取措施保障进一步利用高龄劳动者的人力资源。对此,用人单位在招用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时,应当注意综合评估并执行。
其中,考虑到劳动者自然生理机能退化规律,用人单位应注意通过完善制度、优化用工模式以及健全保障措施等综合途径,加强对高龄劳动者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以及工伤预防等工作。必要时,还应考虑为其购买补充商业保险,以降低用人单位风险。
5. 其他规定
除前述内容外,《办法》还规定了健全养老保险激励机制、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强对就业年龄歧视的防范和治理、激励用人单位吸纳更多大龄劳动者就业、完善带薪年休假制度、失业保险保障、规范完善特殊工种等提前退休政策以及养老与托育服务等配套安排。
安理评析:该等内容所涉范围极为广泛,将在不同程度影响用人单位劳动用工日常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员工激励、就业歧视、劳动保护、休息休假及职工福利等。
特别是在国家推动“三孩政策”等背景下,延长法定退休年龄也可能加快高龄劳动者长期照护险、育龄员工育儿假等劳动标准以及鼓励用人单位参与分担养老育儿等政策的推出。与此同时,针对延长法定退休年龄可能给青年就业带来的影响,各地也将落实促进青年就业优惠政策、拓展就业见习制度等。该等变化,都将对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对此,鉴于该等内容总体尚较为原则,建议用人单位密切关注相关部门后续出台的具体措施,并征询专业人士的意见,以及时作出必要回应与准备。
附:
根据《办法》及其所附《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对照表》和《提高最低缴费年限情况表》,我们简要整理并汇总受本次新规影响的各类人群及其适用的标准如下(具体请以各地实际执行为准):
北京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5号财富金融中心35-36层
电话:+86 10 8587 9199
上海
上海市长宁区遵义路150号虹桥南丰城C栋2006室
电话:+86 21 6289 8808
深圳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金田路荣超经贸中心4801
电话:+86 0755-82730104
天津
天津市河西区郁江道14号观塘大厦1号楼17层
电话:022-87560066
南京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庄排路159号2号楼601室
电话:+025-83708988
郑州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金融岛华仕中心B座2楼
电话:+86 371 8895 8789
呼和浩特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绿地腾飞大厦B座15层
电话:0471-3910106
昆明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恒隆广场11楼1106室
电话:+0871-63306330
西安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锦业路11号绿地中心B座39层
电话:+029-68273708
杭州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学院路77号黄龙国际中心B座11层
电话:+86 571 8673 8786
重庆
地址:重庆市江北区庆云路江2号国金中心T6写字楼8层8-8
电话:+86 23 67528936
海口
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玉沙路5号国贸中心11楼
电话:0898-68508795
东京
日本国东京都港区虎之门一丁目1番18号HULIC TORANOMON BLDG.
电话:+81 3 3591 3796
加拿大
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省夏洛特顿市皇后街160号
电话:001-902-918-0888
Copyright 2001- 2020 Anli Partners.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23788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603号
法律咨询电话:400-800-5639